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全科护理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8期 刊出日期:2021-03-20 目录

论著

蓝墨云班课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

李武芬,李梦,孙善斌,任春霞,张友贵,李静,丁盼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对2016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蓝墨云班课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 维普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刊载蓝墨云班课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277名研究人员在74种期刊上共发文140篇,独著为69篇,共被引53篇276次,涉及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广东省发文量居首,39.3%的论文获得基金资助,其中以省级为多。研究热点包括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和实训教学等。结论: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中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科研支持力度,制订长期规划,以期为蓝墨云班课在我国护理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肿瘤医院护士生活质量和工作疲溃感相关性分析

吴素云,李柏慧,蔡瑞卿,刘秋婵,刘龙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护士生活质量与工作疲溃感,并探究两者细分维度上的相关性,为肿瘤医院护士服务管理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体随机抽样对广州市某肿瘤专科医院1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摩斯腊克工作疲溃量表。结果:肿瘤医院护士生活质量4个维度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领域分值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疲溃中的情绪疲溃感和工作冷漠感两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工作无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P<0.01);肿瘤医院护士生活质量与工作疲溃感有相关性,其中情绪疲溃感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维度呈负相关(P<0.01),工作冷漠感分别和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周围环境呈正相关(P<0.05);工作无成就感与生理健康、周围环境呈负相关(P<0.05)。结论:肿瘤医院护士生活质量和工作疲溃感现状亟需改善,建议从职业培训和环境提升等多维度、多领域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耐力联合抗阻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早期应用的Meta分析

殷吉善,高蕊,陈贵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早期耐力联合抗阻训练对病人运动能力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INAHL、Cochrane Libary、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8月,收集耐力联合抗阻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4周内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分别采用Cochrane手册 5.1.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包括540例病人。耐力联合抗阻训练持续3~12周,频率为每周2~5次、每次1~2 h。在改善病人6 min步行距离[MD=39.54,95%CI(8.41,70.67),P=0.01]、递增穿梭步行距离[MD=65.38,95%CI(11.88,118.89),P=0.02]方面,耐力联合抗阻训练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再入院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在剔除异质性较大的研究后,试验组在改善再入院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力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改善因急性加重住院病人的运动能力,且不增加再入院率,是一项有效的运动处方。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可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4周内应用。

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

袁海英,赵梅峰,陈珠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的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3例、C组33例,在对新生儿进行致痛性操作时,A组同时给予肌肤接触安抚和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B组只给予肌肤接触安抚措施,C组只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比较3组新生儿的疼痛量表(NIPS)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A组NIPS评分最低,且A组与B组或C组间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的心率、呼吸状况、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肤接触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缓解新生儿的操作性疼痛,并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联合干预比单一干预措施效果更佳。

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在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效果

黄丹,王丽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在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纳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60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根据相关指南要求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收集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血脂、血压、血糖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躯体功能健康及精神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活动、药物不良反应、饮食及担心用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可改善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相关生理指标水平,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儿童鼾症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出血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刘丹,李曦,严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儿童鼾症(OSAS)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出血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进行儿童鼾症(OSAS)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出血31例设为观察组,术后无出血的169例设为对照组。查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临床数据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儿术后出血危险因素。结果:200例OSAS患儿术后发生出血31例,出血率15.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OR=1.796)、术中副损伤(OR=4.251)、家属照护情况(OR=3.198)、饮食配合度(OR=2.674)、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OR=3.667)以及抗生素使用(OR=0.893)是影响切除术患儿术后出血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OSAS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出血危险因素诸多且复杂,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医护人员应协助家属提升操作者熟练程度、患儿服药饮食等依从性,以达到降低术后出血风险。

腹腔镜下内镜微创保胆术后病人拔除胃管时机的循证护理

唐文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腹腔镜保胆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刻拔除胃管的安全可行性。方法: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病人临床情况提出问题,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最佳证据(Best Evidence)、OVID全文数据库、Proquest、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加拿大安大略护士注册协会指南网(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 RNAO)、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获取并评价相关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Meta-分析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 controlled trials,RCT)证据。结果:共检索出临床指南1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3篇,RCT7篇。证据表明,腹腔镜保胆术后不保留胃管是安全可行的。结论:采用循证的方法可为腹腔镜保胆术后病人提供更科学、优质的护理。
综述

智能居家护理教学在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季明辉,宋丹妮,丁亚萍,台红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结合我国健康老年化的需求和社区护理课程自身特点,从智能医疗在社区护理学课程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学习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教师与学生们掌握智能医疗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有效方法,从而促进社区护理智能医疗领域的发展。

国外社区护士培训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严晓晶,陈璐,陈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国外社区护士培训的监督管理、组织形式、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国外社区护士培训具备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与高校合作、政府和专业组织参与等多种培训形式,为社区护士拓展教育资源,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培训和正式、非正式培训的方式,以社区护士岗位职责及核心能力为中心,全面提升社区护士专业素质。启示我国应完善培训制度,多方合作,为社区护士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合理使用多种培训方式,丰富社区护士培训内容。
临床研究

死亡教育为基础的姑息性护理对晚期胃癌病人死亡态度、不良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蒋富华,孙小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死亡教育为基础的姑息性护理对晚期胃癌病人死亡态度、不良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病人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姑息性护理。调查收集两组病人死亡态度、不良情绪及应对方式评分情况。结果:通过死亡教育为基础的姑息性护理后,观察组病人选择“我会珍惜生命”“死亡教育教我坦然面对死亡”“我会乐观接受死亡”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选择“我具有很大压力”“我害怕死亡”的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回避及屈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死亡教育为基础的姑息性护理应用于晚期胃癌病人中,可明显改善病人的死亡态度,降低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病人面对死亡的应对方式。

脐静脉置管序贯PICC置管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曹婧,熊月娥,高喜容,吴运芹,庄严,王芝兰,周钝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序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按入院后静脉通路的建立是否按照UVC后序贯PICC置管分为序贯组和非序贯组。序贯组在入院后直接经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3~14 d)后,评估患儿至少还需7 d静脉输液治疗的继续予以行PICC穿刺术,拍片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后拔除脐静脉导管,给予经PICC导管静脉输液;非序贯组患儿入院时由于脐静脉置管条件或家长拒绝置管等原因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或予以PICC置管进行静脉输液。分析两组患儿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置管或是需要开放另一通路情况下的静脉留置针(BD)使用个数、输液并发症发生率、静脉营养(TPN)使用天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结果:序贯组与非序贯组比较:在出生体重更轻的情况下[(1 047.4±191.5)g与(1 201.9±173.3)g],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89.0%与67.8%),BD使用个数少[(15.3±8.6)个与(25.0±13.4)个],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低(8.2%与28.0%),TPN使用时间短[(41.3±11.6)d与(44.9±11.0)d], 血培养阳性率低(6.8%与16.9%),住院时间缩短[(72.2±23.3)d与(82.1±24.0)d],住院费用减少[(11.9±4.0)万元与(15.2±5.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发生率(2.7%与7.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及时给予UVC序贯PICC置管,可以有效地减少外周静脉的留置,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因输液引起的相关并发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更快地达到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减少静脉营养使用时间,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但是序贯置管对NEC的发生率没有太大影响。

多学科合作模式在预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陈高飞,章晓富,张威,吴妙莉,刘美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在降低住院病人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损伤程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跌倒不良事件,运用“头脑风暴”及“鱼骨图”方法查找跌倒关联因素并进行分析,成立防跌倒专案改善小组,多部门联合应用全流程防“跌”提醒方法,对防跌倒工作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比较应用多学科合作模式前后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变化。结果:应用多学科合作模式1年后住院病人跌倒率下降了1.5%,跌倒损伤程度分布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模式以及防“跌”提醒可有效降低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有效降低住院病人跌倒风险,促进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健康信念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病人护理中,可显著促进其健康信念提高,提升其自我效能,优化其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丁倩,何爽,杨凤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癌手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肺癌根治术常规围术期护理。选择2019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肺癌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ERAS理念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预防性镇痛、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等加速康复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6 min步行距离、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1 d、2 d、3 d、1周的NR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引入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肺癌手术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结局。

护理服务精准加载法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中的应用分析

黎燕,林燕凤,梁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护理服务精准加载法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于我院接受低位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者88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按永久性肠造口常规护理执行,试验组接受护理服务精准加载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永久性肠造口者干预后的肠造口自我效能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服务精准加载法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施加干预,可显著提升该类病人肠造口自我效能与自护水平,降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无接触无菌技术在妇科病人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谢深如,曾秀群,李柳英,谢美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无接触无菌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日常维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号把80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使用PICC专门换药包进行PICC导管维护,试验组不使用换药包但执行无接触无菌技术。结果:两组病人在导管维护耗时、使用物料成本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度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接触无菌技术用于PICC导管日常维护可以节省护士工作时间及物料消耗。

股静脉PICC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葛志霞,叶梅,李士芝,赵红娟,门倩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因病情需要PICC的新生儿149例,包括股静脉置入98例,其他部位置管51例,对于穿刺以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总结经股静脉PICC置入方法。结果:新生儿股静脉PICC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部位。结论:新生儿股静脉PICC置管操作方便,解剖位置固定,导管定位准确,并发症较少。

磁珠压耳穴联合健身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闫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磁珠压耳穴联合健身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磁珠压耳穴联合健身操训练,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明尼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MLHFQ)。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耗氧量(VO2max)、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MWT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磁珠压耳穴联合健身操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及心功能,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差异化胸部物理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阴雪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差异化胸部物理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病人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翻身、体位引流、叩背、吸痰等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则基于气道分级管理予以差异化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指标,并记录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干预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观察指标均优于同时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胸部物理治疗模式,差异化胸部物理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四手操作在ER:YAG激光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吴丽英,常珍,甘桂秋,张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四手操作技术在ER:YAG铒激光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慢性牙髓炎病人按分层随机法分组。两组均进行ER:YAG激光根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四手操作配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时间、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手操作配合下进行ER:YAG激光根管治疗能降低病人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满意率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良好。

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高危患儿皮肤结局的影响

魏红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高危患儿皮肤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HD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27%,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83.11%,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可降低CHD术后患儿压力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家属满意度。

突发登革热治疗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玉玲,叶君燕,韦雄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突发登革热治疗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护理应急管理实施前收治的突发革登热病人60例为对照组,另取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护理应急管理实施后收治的突发革登热病人60例为应急管理组。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交叉感染率,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评分,病人登革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应急管理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应急管理组护士登革热防治知识、急救理论知识、胸外心脏按压、简易呼吸器使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应急管理组病人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伊蚊主要滋生地、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应急管理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突发登革热治疗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有效提高病人登革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ERAS理念联合家庭支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联合家庭支持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手术治疗病人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5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ERAS护理模式联合家庭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拔管后第3天,IPSS、VAS评分较拔管后第1天降低,干预组IPSS、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ESCA各项评分及总分较出院前明显提高,干预组ES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两组BPHQLS各项评分及总分较出院前明显降低,干预组BPHQLS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行手术治疗病人实施ERAS护理联合家庭支持,有利于加快病人术后机体康复速度,改善术后不良排尿症状,缓解疼痛,并有利于提高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及应用观察

欧阳芬,吴荷玉,余文静,赵雅楠,辜洁,黄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AS)病人15例,根据TARV手术团队严格的术前评估以及对病例的有效筛查服务,缓解其紧张焦虑。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器械、物品和贵重耗材的准备,术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的手术进展,并做好术后回访工作,在术中主要采用Venus-A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置换。结果:通过有效的术前评估,精准的手术配合,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安全返回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无一例死亡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结论:TAVR手术的成功离不开TAVR团队的团结协作,术者严格掌握手术指证,在病人围术期制定精密的手术护理配合流程,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加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智能温控报警系统在降低意识障碍病人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静,陈苑婷,邱丹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智能温控报警系统在降低意识障碍病人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集脑病科患有意识障碍且采用静脉输液的病人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输液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智能温控报警系统进行干预,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渗出分级标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5.6 %,明显轻于对照组的18.5%(P<0.05);观察组药物外渗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病科患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在常规输液管理的基础上加用智能温控报警系统,能有效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从而保证病人的输液安全,减轻病人的伤残和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赔偿。

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对甲状腺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肖亚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对甲状腺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癌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即照护知识教育宣导;试验组在常规的照护知识教育基础上增加生活希望干预教育,为期3个月。采用Herth希望量表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于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观察两组病人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变化水平。结果:实施干预后试验组Herth希望量表及SF-36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在甲状腺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其希望水平,缓解心理负担,加速康复进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管理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对病人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的研究

戴跃青,宋银楹,郜琳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通过PDCA循环法提高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影响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对于营养风险筛查的知信行,对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营养风险筛查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组医护人员营养风险认知率及正确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营养风险筛查的正确率,提高医护人员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减少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治疗质量得到保障。

创伤骨科护理康复门诊的建立与实践的效果评价

梅韵,卢雯,陈丽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建立创伤骨科护理康复门诊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规定,选拔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坐诊护理康复门诊,制定护理康复门诊的工作流程及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建立护理多学科合作及护理专科会诊制度,医院护理部对本专科护理康复门诊督查及质控。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室行下肢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200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本科室行下肢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病人2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出院后2周来病房由住院医师伤口拆线,术后45 d门诊挂医生号复诊。观察组病人术后14 d在护理康复门诊就诊,护士为病人进行伤口拆线,评估患肢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指导用药,饮食营养,指导其健康生活方式,预防退行性疾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术后45 d再次就诊护理康复门诊,护士再次为病人进行患肢评估与各项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病人术后45 d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45 d在ADL评分、HSS、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骨科护理康复门诊的建立与实践可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健康指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病人焦虑,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体现护士自身职业价值。
调查研究

照顾者共情能力对肺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熊云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照顾者共情能力对肺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31例肺癌化疗病人以及主要照顾者23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癌症化疗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中文版(V4.0)、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化疗病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质量、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化疗病人主要照顾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共情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照顾者共情能力对肺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结果:不同共情能力照顾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所照顾病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能力不佳照顾者的IRI-C评分低于共情能力较好者,且共情能力不佳照顾者的病人PTGI评分、FACT-G评分均低于共情能力较好照顾者的病人(P<0.05)。经Pearson分析,照顾者IRI-C评分和病人PTGI、FACT-G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2、0.871,P<0.05)。结论:肺癌化疗病人照顾者共情能力与病人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均呈正相关。

高龄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病人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郭晓迪,于坤华,龚冬娥,董慧娟,黄婉婷,许令玉,胡细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病人心理痛苦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经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高龄病人240例,采用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DDS)对所有病人进行调查,记录2型糖尿病病人的统计学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中,心理痛苦总均分为(2.01±0.54)分,相关心理痛苦程度分布中,无痛苦53.33%,轻、中度痛苦39.17%、重度痛苦7.5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方式、胰岛素注射时间、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是影响2型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方式、胰岛素注射时间、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是影响2型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应培养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以减轻其心理痛苦程度。

基于CiteSpace的“互联网+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马燕,王再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研究的整体概况,剖析其发展趋势,为推动“互联网+”与护理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方法: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纳入2016年1月—2019年4月发表的有关“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量、期刊、作者、研究机构、基金支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绘制研究热点。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135篇文章,发文量呈阶梯式增加。结论:“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新生阶段,护理学者之间的协作不充分,基本处于独自探索阶段,尚未成立相关的研究团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亟需加强。

住院中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认知功能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林海英,温燕妮,李霞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住院中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的认知功能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OSAHS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纳入对象按照认知功能的差异分成障碍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特征,多导睡眠监测相关参数水平,基线资料的差异,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例OSAHS病人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为(25.44±2.47)分,其中认知功能正常124例,认知功能障碍76例。障碍组的注意力、延迟记忆以及总分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障碍组MaSO2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得:年龄、学历、体育锻炼均是OSAH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以MaSO2、年龄、学历、体育锻炼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MaSO2、学历、体育锻炼均是OSAH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是OSAH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住院中老年OSAHS病人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且以延迟记忆以及注意力受损为主。且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年龄、血氧饱和度、学历、体育锻炼有关。

社区连续指导性家访干预结合记忆训练对高血压记忆障碍老年人干预的效果

谢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社区连续指导性家访干预结合记忆训练对高血压记忆障碍老年人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高血压合并记忆障碍老年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遵医嘱口服降压药治疗。观察组进行社区连续指导性家访干预结合记忆训练干预,对照组仅进行记忆训练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 Ⅱ)、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RBMT Ⅱ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病人的RBMT Ⅱ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连续指导性家访干预结合记忆训练能够较好地控制血压,缓解老年病人的记忆功能障碍,提高依从性。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对老年抑郁症的认知水平调查

胡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对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老年抑郁症状与老年抑郁症认知的相关性,探讨提高社区老年人抑郁症认知水平的可行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两个社区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方便抽样对入选的398名老年人运用老年抑郁量表、老年抑郁症知识和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18.3%;老年抑郁症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老年抑郁症的知识和态度得分与老年抑郁症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尤其对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治疗方式和求助机构的知晓率较低,且老年人对抑郁症的知晓水平越低,抑郁倾向越明显。

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陈兆红,罗顺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260例进行研究,所有早产儿均进行桡动脉采血,并按照采血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19例与失败组41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血环境、采血操作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桡动脉采血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成功组与失败组早产儿在出生日龄、性别、胎龄、采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成功组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74%,显著低于失败组的41.46%。成功组采血环境嘈杂、病房光线普遍偏暗、早产儿烦躁哭闹发生率均低于失败组(均P<0.05)。成功组操作者对桡动脉解剖部位陌生、早产儿采血体位选择不合理、穿刺方式和进针角度不合理、穿刺针过深发生率均低于失败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痉挛、环境嘈杂、病房光线偏暗、早产儿烦躁哭闹、操作者对桡动脉解剖部位陌生、早产儿采血体位选择不合理、穿刺方式和进针角度不合理、穿刺针过深是早产儿桡动脉采血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的影响因素包含血管痉挛、环境嘈杂、病房光线偏暗、早产儿烦躁哭闹、操作者对桡动脉解剖部位陌生、早产儿采血体位选择不合理、穿刺方式和进针角度不合理、穿刺针过深。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制定相关措施干预,从而达到提高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的目的。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卓尔容,胡美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出院病人中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对纳入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药物治疗依从性量表。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0%。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得分为(2.345±1.21)分,依从性差74例,一般92例,良好14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接受过抗凝宣教、社会支持越高的病人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结论:本研究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抗凝药物依从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接受抗凝宣教、社会支持是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据此可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高病人术后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

广东省45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杨朝蓉,蔡莹莹,谢漫,黄伟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在职培训现状与需求,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完善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对广东省45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手术室498名在岗护士进行调研。结果:不同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培训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培训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需继续完善,重点在于规范培训师资管理、培训课程规范、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采用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使培训更贴近临床和护士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复发性淋巴瘤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曾秀娟,张思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复发性淋巴瘤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70例复发淋巴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复发性淋巴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75.10±11.38)分,其中94.3%的病人处于中、高等水平。结论:大部分复发淋巴瘤病人存在中、高等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护士应根据其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病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金瑜,李冬咏,郑丽,叶敏慧,熊焱青,李维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病人利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最终改善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住我院老年病房使用弹力带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的66例病人资料,以12周为锻炼周期,随访所有完成12周训练和未能完成训练的病人,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设计的针对老年人体力活动行为影响因素设计表格收集数据,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完成相关训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完成12周训练的病人26例,未能完成12周训练的病人40例,总体依从性39.3%,多元Logistic回归提示,缺乏医疗建议、缺乏家庭支持、肥胖及基础病中的冠心病、脑供血不足,心理因素中的焦虑是病人不能完成相关肌力训练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弹力带对老年病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总体依从性较低,改善依从性重点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宣教、督促及家庭支持。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李玉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统计早产低体重儿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喂养不耐受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70例早产低体重儿中,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29例,未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41例。其中呕吐3例,奶量不增5例,胃潴留13例,呕吐+奶量不增1例,呕吐+胃潴留1例,奶量不增+胃潴留4例,呕吐+奶量不增+胃潴留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首次喂养时间、胎儿窘迫、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使用氨茶碱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开奶时间、胎儿窘迫及使用氨茶碱为影响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1.43%,显示发生率偏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开奶时间、胎儿窘迫及使用氨茶碱为影响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间歇性胃管喂养、尽早安排开奶及严格控制氨茶碱的规范使用为降低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有效方式。

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状况、自我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刘秋婵,刘美玲,吴素云,钟美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恶性肿瘤患儿,其家长人数64人,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包括自我效能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影响家长不确定感、相关因素及自我效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1.34±11.35)分;积极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为负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示,能够影响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为自我效能、积极应对能力、患儿病情状况及家长文化水平(P<0.05)。结论:为了能够降低家长对疾病的不确定感,需要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从而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分析

李宁秀,廖绘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本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110例尿道下裂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1例,选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路梗阻(OR=2.875)、尿道狭窄(OR=3.063)、切口出血形成血痂(OR=5.402)、术中寒战等级(OR=7.661)以及患儿心理状况(OR=1.952)是引发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医护人员应注意综合评估致感因素,进行预防与治疗,对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单胚胎移植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陈晶晶,陈凡,曾韩,徐细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病人对单胚胎移植的知识和态度现状,为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不孕女性198例,采用自行设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单胚胎移植知识和态度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多胎妊娠风险完成知晓率不高,只有38.4%;条目对希望自己移植几枚,同意移植2枚胚胎病人占比高达76.8%(152例);条目“希望自己移植怀双胎”人群占比率最高,为94.9%;年轻病人、初次治疗病人接受单胚胎移植的态度更积极。结论:IVFET病人对多胎妊娠风险知识及单胚胎移植相关知识有待提高,年轻病人、初次治疗病人对单胚胎移植态度积极,2次及以上治疗病人对单胚胎移植态度不够积极,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加强病人对多胎妊娠风险及单胚胎移植知识宣教,消除病人对单胚胎移植的顾虑,引导更多病人进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个案护理

1例降结肠癌并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病人的诊治与护理

邹霞,张汯,周鹏,周秩武,熊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报道1例降结肠癌并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enteritis,AHNE)病例;旨在为该病的诊治与护理提供借鉴。